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贵州省征收农业特产税办法

时间:2024-06-02 06:02:5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5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贵州省征收农业特产税办法

贵州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征收农业特产税办法
贵州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特产品生产,用应税未税农业特产品连续加工,收购烟叶、毛茶、水产品、原木、原竹、黑木耳、银耳、生漆、天然树脂、毛绒、牛猪羊皮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均为农业特产税的纳税义务人。
纳税义务人必须按本办法规定交纳农业特产税。
第三条 农业特产税的征税范围:
(一)烟叶收入,包括晾晒烟、烤烟收入;
(二)园艺收入,包括水果、干果、毛茶、蚕茧、药材、果用瓜、花卉、日用食用香料、经济林苗木收入;
(三)水产收入,包括水生植物、淡水养殖的水产品及捕捞品收入;
(四)林木收入,包括原木、原竹、生漆、天然树脂、木本油料及其他林产品、竹木制品用料收入;
(五)牲畜收入,包括牛猪羊皮、羊毛、兔毛、羊绒收入;
(六)食用菌收入,包括黑木耳、银耳、香菇、蘑菇、竹荪和人工食用菌收入;
(七)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农业特产品收入。
第四条 县级人民政府认为在本县属大宗的、应当征税的农业特产品,由县级人民政府逐级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在本县范围内开征;未经批准,不得征收。
本办法实施前县级人民政府原批准开征的应税品目,认为需要继续征收的,必须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条 全省统一的农业特产税税目、税率、依照本办法所附的农业特产税税目、税率表执行,地、州、市、县、乡不得决定减征和免征。
第六条 农业特产税的应纳税额,按照农业特产品计税收入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征收。农业特产品计税收入以人民币计算。
农业特产品计税收入,由当地征收机关按照农业特产品实际产量(或收购量)和国家规定的收购价格或者市场价格计算核定。计算公式:
(一)生产环节的农业特产品计税收入=实际产量×收购价格(或市场价格);
(二)收购环节的农业特产品计税收入=收购数量×收购价格;
(三)应税未税农业特产品连续加工的产成品,折成原产品计算计税收入。
(四)收购烟叶的计税收入,是指由收购单位支付给烟叶生产单位和个人的一切收入(包括价款、价外加价款以及各种补贴)。
应纳税额=农业特产品计税收入×规定税率
第七条 农业特产税的减税、免税:
(一)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进行科学实验所取得的农业特产品收入,在试验期间准予免税;
(二)对在新开发的荒山、荒地、滩涂、水面上生产农业特产品,自有收入之年起,准予免税1年至3年;
(三)对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及其他地区中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贫困农户,纳税确有困难的,准予免税;
(四)对因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特产品歉收的,酌情准予减税、免税;
(五)自产竹、木用于自制自用农具、用具或无偿用于公益事业的,准予免税。
符合前款第(一)、(二)项规定的,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经县级财政机关核实,地、州(市)财政机关审查同意后集中报省财政厅审批;符合前款等(三)、(四)项规定的,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经县级财政机关核实后,报地、州(市)财政机关审批,并报省财政厅备案;符合前款
第(五)项规定的,由纳税人提出申请,县级财政机关审批。
第八条 农业特产税由当地财政机关征收。
根据征收工作需要,县级财政机关可以委托有关单位和个人代收农业特产税,并发给委托证书;也可以确定有关单位和个人代扣代缴农业特产税。 代收代缴、代扣代缴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缴纳代收代缴、代扣代缴的税款。
第九条 征收农业特产税,可采取查帐征收、查定征收(即核定收入征收)、查验征收、定期定额征收以及适合当地情况的其他征收方式。
第十条 农业特产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获、出售、收购农业特产品的当天。纳税义务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当地征收机关申报纳税。
第十一条 农业特产税纳税地点:生产农业特产品的纳税义务人,向生产地的征收机关申报纳税;收购农业特产品的纳税义务人,向收购发生地的征收机关申报纳税;用应税未税农业特产品连续加工的纳税义务人,向生产地的征收机关申报纳税。
纳税义务人、扣缴义务人未如实申报农业特产品实际收入的,由当地征收机关核定征收。
第十二条 农业特产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5日、10日、15日、30日。纳税义务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当地征收机关根据征收季节和纳税义务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
扣缴义务人的解缴税款期限,比照前款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在农业税计税土地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农业税照征,计算缴纳农业特产税时,扣除原核定的农业税任务;生产烟叶的单位和个人,缴纳农业税,不缴农业特产税;生产牲畜皮、毛、绒的单位和个人不缴纳农业特产税。
第十四条 征收机关可以从农业特产税实征税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征收经费。具体提取办法由省财政厅确定。
对代扣、代收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财政机关付给最高不超过代扣代缴、代收税款3%的手续费。
第十五条 农业特产税按正税的8%征收地方附加。
第十六条 农业特产税的征收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违反税收征收管理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有关农业特产税征收的具体规定,由省财政厅制定。农业特产税征收收据,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
第十八条 从1994年纳税年度起,农业特产税依照本办法计算征收。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4年5月17日省人民政府发布的《贵州省征收农林特产农业税的实施办法》和1989年6月24日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补充《贵州省征收农林特产农业税的实施办法》的规定”以及有关征收农业特产税的规定同时废止。
附件(一)
生产环节征收农业特产税税目税率表
┏━━━━━━━━━━━━━━━━━━━━━━━━━━━━━━━┯━━━━┓
┃ 税 目 │ 税 率 ┃
┠───────────────────────────────┼────┨
┃一、园艺产品 │ ┃
┠───────────────────────────────┼────┨
┃ 毛茶(包括精制茶用毛茶)、边销茶原料 │ 7% ┃
┠───────────────────────────────┼────┨
┃ 柑桔、香蕉、荔枝、苹果、梨、桂园、草莓 │ 12%┃
┠───────────────────────────────┼────┨
┃ 其他水果、干果 │ 10% ┃
┠───────────────────────────────┼────┨
┃ 果蔗 │ 7% ┃
┠───────────────────────────────┼────┨
┃ 果用瓜、蚕茧(包括桑蚕茧、柞蚕茧) │ 8% ┃
┠───────────────────────────────┼────┨
┃ 药材、花卉(包括盆景)、日用食用香料 │ 7% ┃
┠───────────────────────────────┼────┨
┃ 经济林苗木 │ 5% ┃
┠───────────────────────────────┼────┨
┃二、水产品 │ ┃
┠───────────────────────────────┼────┨
┃ 鱼、虾、蟹、龟、莲藕、荸荠、席草、芦苇、蒲草 │ 8% ┃
┠───────────────────────────────┼────┨
┃三、林木产品 │ ┃
┠───────────────────────────────┼────┨
┃ 原木(包括方材、板材、房料)、原竹(包括楠竹、毛竹、杂竹)│ 8% ┃
┠───────────────────────────────┼────┨
┃ 竹木制品用料 │ 7% ┃
┠───────────────────────────────┼────┨
┃ 生漆、松脂 │ 10%┃
┠───────────────────────────────┼────┨
┃ 五倍子、棕片、干鲜笋、木炭、乌柏子 │ 7% ┃
┠───────────────────────────────┼────┨
┃ 油桐籽、油茶籽 │ 7% ┃
┠───────────────────────────────┼────┨
┃四、食用菌 │ ┃
┠───────────────────────────────┼────┨
┃ 香菇、竹荪、蘑菇、人工食用菌、黑木耳、银耳 │ 8% ┃
┗━━━━━━━━━━━━━━━━━━━━━━━━━━━━━━━┷━━━━┛
附件(二)
收购环节征收农业特产税税目税率表
┏━━━━━━━━━━━━━━━━━━━━━━━━━━━━━━┳━━━┓
┃ 税 目 ┃税 率┃
┠──────────────────────────────╂───┨
┃一、烟叶产品 ┃ ┃
┠──────────────────────────────╂───┨
┃ 晾晒烟叶、烤烟叶 ┃31%┃
┠──────────────────────────────╂───┨
┃二、园艺产品 ┃ ┃
┠──────────────────────────────╂───┨
┃ 毛茶(包括精制茶用毛茶、边销茶原料) ┃16%┃
┠──────────────────────────────╂───┨
┃三、林木产品 ┃ ┃
┠──────────────────────────────╂───┨
┃ 原木(包括方材、板材)、原竹(包括楠竹、毛竹、其它竹类)┃8% ┃
┠──────────────────────────────╂───┨
┃ 生漆、松脂 ┃10%┃
┠──────────────────────────────╂───┨
┃四、水产品 ┃ ┃
┠──────────────────────────────╂───┨
┃ 鱼、虾、蟹、鳖、龟、莲藕、荸荠、席草、芦苇、蒲草 ┃5% ┃
┠──────────────────────────────╂───┨
┃五、食用菌 ┃ ┃
┠──────────────────────────────╂───┨
┃ 黑木耳、银耳 ┃8% ┃
┠──────────────────────────────╂───┨
┃六、牲畜产品 ┃ ┃
┠──────────────────────────────╂───┨
┃ 牛皮、猪皮、羊皮、羊绒、羊毛、免毛 ┃10%┃
┗━━━━━━━━━━━━━━━━━━━━━━━━━━━━━━┻━━━┛



1994年6月7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利用国外优惠紧急贷款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利用国外优惠紧急贷款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川办发[2009]51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四川省利用国外优惠紧急贷款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四川省利用国外优惠紧急贷款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以及《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利用国外优惠紧急贷款规划》,为规范我省利用国外优惠紧急贷款(以下简称紧急贷款)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和法国开发署提供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优惠紧急贷款(含赠款,以下简称紧急贷款)项目。

  第三条 紧急贷款由中央财政统借统还,属国家主权外债,按照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管理。紧急贷款项目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紧急贷款资金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盘子。

  第二章 贷款领域和使用范围

  第四条 紧急贷款主要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农村公路、病险水库、生态修复、农村沼气和卫生机构等领域的恢复重建。

  第五条 紧急贷款项目必须是纳入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实施规划范围且符合各贷款机构支持方向的项目。少数因当地实际确需调整建设规模且已经贷款机构确认的项目,在原规划编制省直部门同意的前提下作适当调整,并在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中期调整时一并衔接落实。

  第六条 除个别领域外,紧急贷款主要用于39个极重和重灾县(市、区)中没有外省(市)对口援建和港澳援建的县(市、区)。

  第七条 除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以及征地、移民、拆迁等少量、必要的自筹资金外,项目其他费用均可由贷款支付,不需要国内配套资金。

  第三章 项目协调管理和执行机构

  第八条 建立四川省利用国外优惠紧急贷款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协调机构(以下简称“协调机构”),研究、决策、协调紧急贷款项目准备和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机构由魏宏副省长任组长,王宁副省长为副组长,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厅、省审计厅、省监察厅、省环保局、省地震局为成员单位。

  第九条 设立项目执行机构。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厅等部门设立专门的项目执行机构,分别负责城镇基础设施、农村公路、病险水库整治、农村沼气、生态修复和卫生机构紧急贷款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四章 前期准备工作

  第十条 紧急贷款项目须由各贷款机构认定后,方可开展前期工作。

  第十一条 经认定的项目应抓紧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开展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境评价、节能评估等工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咨询或设计单位编制。

  第十二条 城镇基础设施、卫生机构和农村公路(30公里以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各县(市、区)打捆编制,30公里以上的农村公路、大中型病险水库和单个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内容复杂、设计要求高的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单独编制,以上项目均由当地发展改革部门按程序报省发展改革委审批。小型病险水库整治、生态修复和农村沼气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各省直行业主管部门打捆编制并报省发展改革委审批。

  第十三条 上报可研报告时,应附规划建设部门出具的规划选址意见、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用地预审意见、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

  第十四条 城镇基础设施和农村公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项目准备情况,按照“认定一批、编报一批、审批一批”的原则,以县为单位打捆分批编报,原则上不超过两批。其他各领域的项目可研报告均一次性编报。各项目单位要积极配合省级项目执行机构编制资金申请报告,及时提供编制资金申请报告所需的相关资料。

  第十五条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授权,紧急贷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省发展改革委审批。省发展改革委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对紧急贷款项目可研报告进行评审,并根据咨询评估意见进行批复。

  第十六条 在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后,各省级项目执行机构负责汇总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编制资金申请报告,经省发展改革委初审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

  第十七条 资金申请报告批复后,各地要按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要求,及时开展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按照现行职能和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批权限分别报省、市(州)、县(市、区)相关部门审批。

  第十八条 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后,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省发展改革委编制利用紧急贷款项目年度投资计划,正式下达各市(州)、县(市、区)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各地要积极筹集项目前期准备和项目建设中必要的配套资金,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条 紧急贷款资金按照国家、省的有关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的规定和贷款机构要求严格管理。资金支付采取逐级申报,由各省级项目执行机构审查后办理提款申请等手续。具体按各领域项目的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紧急贷款资金要及时报账和回补,不得拖欠工程资金、民工工资等建设资金。

  第二十二条 审计部门要对紧急贷款资金进行全面、全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及时提供审计结果。

  第六章 实施管理

  第二十三条 项目实施后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快资金拨付,加快项目实施。

  第二十四条 各项目所在市(州)、县(市、区)应相应成立本地区紧急贷款项目协调机构,负责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二十五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地方协调机构要严格把关、落实责任,必须按照项目批复的建设规模、内容、标准以及全省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进度进行建设,严禁超规模、超标准或擅自变更建设内容。项目建设过程中确需调整有关建设内容的,应及时按程序和权限报批。

  第二十六条 在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各贷款机构采购导则以及《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国内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招投标相关规定进行。凡使用贷款支付的建设内容如果贷款机构在招投标方面有规定的,按贷款机构的规定执行;其他建设内容按国内关于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省协调机构成员单位和各省级项目执行机构要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密切配合,积极组织协调各项目市(州)、县(市、区)和项目单位,有效开展对外工作。

  第二十八条 省协调机构要督促项目单位建立和完善紧急贷款项目管理机制。省直有关部门及其项目办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项目操作手册,认真准备和组织项目实施。要保证机构和人员的稳定,提高管理效率。项目法人应健全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制订规范的管理制度,负责项目的前期准备、建设和运营管理。

  第二十九条 严格贷款调整和贷款余款使用管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确属需要调整贷款采购内容、变更贷款使用方案,应及时报告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经请示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后,与贷款机构磋商,参照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要求,编制贷款调整方案并履行相关项目审批程序,经省发展改革委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后实施。项目实施后出现贷款余额的,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使用方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后按照以上程序报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实施。

  第三十条 加强紧急贷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各地区项目协调机构应按照各领域、各贷款机构的不同要求,定期向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审计厅等省直部门和各省直项目执行机构编报项目年度计划、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等。报告内容包括项目准备和建设进度、贷款支付情况、主要问题及建议等内容。要按照政府投资项目的要求,完善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后评价制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项目档案,自觉加强项目的实施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开展项目竣工验收,结合贷款机构的要求,在项目建成后尽快完成项目后评价,及时上报项目竣工报告和后评价报告。

  第三十一条 项目准备和实施过程中,要借助国外贷款机构的平台,以贷款项目为依托,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防灾减灾理念和经验、技术,促进我省灾后恢复重建。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会同省审计厅、省监察厅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紧急贷款项目全部纳入全省重大项目稽察范围,重点稽察项目的审批程序、资金拨付与使用管理、工程招投标、开工建设与条件、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投资概算控制、竣工验收以及工程后评估等关键环节,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

  第三十四条 实行项目审计制度。由省审计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和审计署的授权,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对项目执行情况以及项目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或审计公证报告。审计结果适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五条 组织联合检查。由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参与,原则上每年分上下半年共组织两次项目检查活动,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对工程进展、材料质量和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检查结果报省政府。

  第三十六条 对超规模、超标准建设或者擅自变更建设内容的项目,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暂停项目建设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七条 对违反招标投标规定,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转包、违规分包,违规干预、插手招标投标活动的,依照《四川省国家投资项目招标投标违纪违法行为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八条 对滞留、挤占、截留、挪用以及虚报冒领、挥霍浪费建设资金的,按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规定处罚、处分。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委托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法(2009年修订)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委托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法(2009年修订)的通知

发改投资[2009]80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各中央管理企业:

为进一步完善委托投资咨询评估工作,加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提高投资咨询评估的质量和效率,我委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04〕1973号,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办法》印发你们,请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法(2009年修订)》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附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法(2009 年修订)

  第一条 为加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提高投资咨询评估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国发[2004]20 号)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以下事项的咨询评估:

  (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核报国务院审批的发展建设规划;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核报国务院审批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或核报国务院核准的项目申请报告;

  (四)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的其他事项。

  第三条 经国家发展改革委确认的工程咨询机构(以下简称评估机构),可以承担第二条规定事项的咨询评估任务。 第四条 申请成为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咨询评估任务的评估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所申请专业的甲级评估咨询资格,连续 3 年年检合格;

  (二)近 3 年承担所申请专业总投资 2 亿元以上项目的评估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任务不少于 20 项(特殊行业除外);

  (三)所申请专业专职从事工程咨询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 10 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经济职称的人员不少于 50%,获得注册的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人员不少于 30%;

  (四)注册资金不少于 800 万元(事业单位除外) 。 对于特殊事项的咨询评估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委托特定评估机构承担。

  第五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组织有关机构和专家,对符合第四条规定条件并提出申请的工程咨询机构进行审查,根据需要, 择优确定评估机构名单。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投资管理需要,以及咨询评估工作年度总结、评估机构工作质量和监督检查等情况,每三年对评估机构名单进行动态调整。

  第六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评估任务时,要认真核查评估机构与拟委托事项的编制单位之间、评估机构与承担行业(部门)审查的咨询机构之间、评估机构与项目业主之间的关联关系,切实做好回避,以保证公平、公正地开展评估工作。承担某一事项编制任务、行业(部门)审查的评估机构,不得承担同一事项的咨询评估任务。承担某一事项咨询评估任务的评估机构,与同一事项的编制单位、行业(部门)审查单位、项目业主单位之间不得存在重大关联关系。

  第七条 具体选择评估机构时,应按照以下规则和程序进行:

  (一)分专业对评估机构进行初始随机排队;

  (二)按照初始随机排队的先后顺序,根据第六条的有关规定,确定承担咨询评估任务的评估机构;

  (三)向接受任务的评估机构出具《咨询评估委托书》 ;

  (四)评估机构接受任务后,随即排到该专业排队顺序的队尾。评估机构如果拒绝接受任务,应提交书面说明,排到排队顺序的队尾并轮空一次。对特别重要项目或特殊事项的咨询评估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可以通过招标或指定方式确定评估机构。

  第八条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可以同时委托多家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或委托另一评估机构对已经完成的咨询评估报告进行评价。

  第九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当在《咨询评估委托书》中对咨询评估的内容、重点和完成时限等提出明确要求。

  第十条 在接受委托任务后,评估机构应严格按照评估要求开展评估工作。在咨询评估过程中,评估机构要及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告评估进度及其他有关情况。 评估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形成客观、公正的咨询评估报告,重大分歧意见应在咨询评估报告中全面、如实反映,并按规定时限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因客观原因确实难以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的,在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告有关情况并征得同意后,可以适当延期。

  第十一条 评估机构应不断改进内部管理机制,优化评估工作流程,完善评估专家库,保证独立、公正、客观、科学地开展评估工作,不断提高咨询评估水平和质量。

  承担咨询评估任务的评估机构及与其有重大关联关系的机构不得承担同一事项的后评价任务,不得借承担评估任务之机向有关单位承揽设计、造价、招标代理、监理等业务。 评估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收取所评估事项项目单位的任何费用。

  第十二条 评估机构应于每年 1 月 20 日前,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上一年度的咨询评估工作年度总结报告。

  第十三条 咨询评估费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依据有关规定核定,按年度结算。咨询评估费用的使用和支付,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第十四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可以组织专家或通过后评价,对完成的咨询评估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对咨询评估的过程进行检查。

  第十五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受理对评估机构的举报、投诉,并组织或委托有关机构进行检查核实,对查实的问题进行相应处理。

  第十六条 评估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可以依据情节轻重对其提出警告、从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咨询评估任务的评估机构名单中删除,并依据工程咨询单位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出相应处罚:

  (一)咨询评估报告有重大失误或质量低劣;

  (二)咨询评估过程中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三)累计两次拒绝接受委托任务;

  (四)累计两次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评估任务;

  (五)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十七条 各级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本办法
的规定,制定有关管理办法。

  第十八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施行。